三天不拉大便真的是便秘吗?
古锐广州天爱儿科创始医生
擅长:儿童保健、儿科常见病诊治,尤其对食物过敏、便秘、湿疹、生长不足、膳食评估、儿童如厕等问题有深入研究
门诊常有家长问我,孩子三天没拉大便,是不是便秘了?
今天,我会将我的思考过程告诉大家,通过以下三步分辨便秘。
图片来源:
第一步:采集信息
以下五个问题需要了解:
问题一:孩子的年龄多大?
不同年龄孩子的判断标准不同,后面会详细描述。
问题二:孩子有无其他症状表现?
有无腹胀?
有无腹痛?
有无其他消化道症状(例如呕吐、恶心等)?
有无发热、脱水等全身症状?
目的:寻找便秘病因和诱因,尽早发现肠梗阻等严重的或需要外科处理的情况引起的便秘。
问题三:孩子的大便性状是怎样的(颜色、性状)?
大便是否带血?
是否干硬?
是否小球状或一粒粒的?
是否很大体积?
是否比平时的大便粗大?
是否掉到便盆会咚咚响?
是否会堵塞马桶?
目的:判断是否有大便干硬。
问题四:孩子有无排便疼痛、难受、憋便和大便失禁的表现?
有无排便哭闹?
有无排便尖叫?
有无排便憋气引起脸色涨红和发青?
有无感觉即将排便时不肯去卫生间,像“跳舞”或双腿夹紧缩起来一样(常发生在如厕训练时和开始上学时)?
有无大便泄漏在内裤的情况(接受如厕训练后)?
婴儿有无排便时拱起背部并哭闹?
排便困难
憋便
目的:判断是否有排便困难。
问题五:孩子之前的排便习惯是怎样的(频次、规律)?
几天一次大便?
排便次数是否规律?
排便时间是否规律?
目的:判断是否有排便减少。
以上信息如果家长能搜集准确和齐全,可以帮助医生诊断。
同时医生还会采集更多信息来寻找便秘原因,例如膳食的情况、出生后排便的情况等。下周的文章我会详细为大家介绍便秘原因及处理方法。
有了这些信息,怎么判断是否便秘呢?
第二步:简单判断标准(家长适用)
便秘三大表现:粪便干硬、排便困难、排便减少。
只要出现任一一个,就需要警惕孩子便秘。
粪便干硬判断方法:
Bristol大便分度。如果在1、2级,就是大便干硬。
排便困难判断方法:
很主观,每个人标准都不同,重点需要关注孩子有无排便疼痛和费力,一旦你怀疑孩子有这些表现,就应该就诊让医生帮助判断。
排便减少判断方法:
目前全球尚未形成统一,国际使用最多的罗马标准和国内的标准都认为间隔3天需要留意。同时,提醒大家,孩子明显少于平时的排便频率也要警惕。
但是这里有个特例——9月龄以内的婴儿,尤其是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的婴儿。因为纯母乳喂养,形成食物残渣少,可能导致孩子排便间隔超过3天,甚至7天。
尽管如此,对于纯母乳喂养婴儿,如果三天未排便,我仍建议他们咨询儿科医生,因为排便减少可能会有很多原因,有些原因是潜在的疾病,例如先天性巨结肠、肛门前移等,这些疾病的早期表现可能不典型,需要医生给孩子全面评估和身体检查后才能发现。只有在医生除外疾病的前提下,自己在家观察才是安全的。
第三步:专业判断标准
医生诊断便秘,要考量的因素更多更复杂,以下的标准是我们的参考工具。
诸福棠实用儿科学(第四版)
便秘指大便干燥坚硬,秘结不通,排便时间间隔较久(>2天),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。
罗马IV标准
婴幼儿功能型便秘
年龄< 4岁的儿童至少符合以下2 项条件,持续时间达1个月:
(1)每周排便≤2 次;
(2)大量粪便潴留史;
(3)有排便疼痛和排便费力史;
(4)排粗大粪便史;
(5)直肠内存在有大量粪便团块。
对于接受排便训练的儿童,以下条件也作为选项:
(6)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出现1次大便失禁;
(7)粗大粪便曾堵塞抽水马桶。
儿童和青少年功能型便秘
便秘每周至少发生1次,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,且符合以下2 项或多项条件,且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不足:
(1)4岁以上儿童每周在厕所排便≤2 次;
(2)每周至少出现1次大便失禁;
(3)有憋便姿势或过度克制排便病史;
(4)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的病史;
(5)直肠内存在大粪块;
(6)粗大粪块曾堵塞抽水马桶。
经过适当评估,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完全解释。
婴儿排便困难
排便困难的婴儿每次排便持续数分钟,伴尖叫、哭闹、因费力排便引起的面色发红或发青,这些症状通常持续10 ~20min,而每天可有数次排便。在大多数婴儿中,这些症状在出生后第1个月就开始出现,持续3 ~4周后可自行缓解。
诊断标准:年龄小于9月龄的婴儿必须同时满足以下2项条件:
(1)在排出软便或未能成功排便前处于紧张和哭闹状态至少持续10min;
(2)无其他健康问题。
便秘是个让人很烦恼的事情,涉及的问题很多,我将在以后的文章继续介绍便秘原因、处理方法等内容,大家可以继续关注。
封面图片来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