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零广告体验

自闭症确诊数逐年走高 消除误解,需家庭和社会共发力

2019-04-01 20:09栏目:滚动资讯
TAG:

视觉中国图

交汇点讯  4月2日是第12个“世界自闭症关注日”。随着家长认知水平的提高,近年来,儿童自闭症确诊数量不断提高。在这种无法预防的疾病面前,提早干预和社会关爱是缓解病征的唯一路径。

在儿童保健专家看来,家长的“病耻感”和“不敢相信”是干预治疗的不利因素,社会的歧视和误解是“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”。如何消除误解,还自闭症患者的“绿色空间”,需集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力量,尽早干预治疗。

“孤独症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自闭症,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。”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池霞说,根据1/88发病率的推算,我国约有学龄前孤独症儿童超百万。有关人士分析,每年我国孤独症儿童患者数量在逐年增长。

“刚确诊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压力很大,家长们不敢相信;他们一部分会在在确诊后会到处找原因,另一部分到全国各大医院求医看是不是误诊,这过程中消耗了宝贵的提前干预治疗时机。”池霞说,还有家长在孩子确诊后立马辞职回家陪伴,有“病耻感”,不愿意让亲戚好友和社会知道,不愿去医疗、社会机构治疗;有的甚至听信邻居和亲朋好友等不专业人士的片面之词,错失良机。

“这就主要家长放正心态,消除误解。”在池霞看来,当孩子的社交能力有障碍时,应尽早去医院确诊;系统的干预治疗可以缓解自闭症病征,帮助自闭症儿童尽量回归社会主流。作为干预治疗的第一道关口,医院协助确诊后,首先会对父母做培训指导,然后根据孩子的年龄做医疗或社会机构干预治疗的方案。

“干预是两方面的。”池霞说,家庭干预为主,医疗、社会机构干预为辅。家长的投入固然重要,但不能“孤军作战”,离不开医护人员的专业辅导。陈秀娟已在南京脑科医院儿童保健科做了35年的儿童康复训练和家长指导工作,她说,自闭症干预有专业的治疗大纲,家长根据大纲一步一步做,缓解症状的效果会非常明显。她也提醒,家长要选择正确的干预方式,远离社会上如扎针等不科学干预方式。

在采访过程中,有摄像记者拍摄画面,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看到后非常敏感。从侧面看到,他们害怕社会的歧视。2018年,一位自闭症的孩子的妈妈因为幼儿园不愿收读而跳楼自杀,社会歧视也成为自闭症家庭内心的恐惧。“这需要社会力量消除误解,用关怀关爱的态度正确面对这个群体,也需要残联、民政、教育等部门,伸出更多的援助之手。”南京脑科医院主任医师柯晓燕说,小学、幼儿园可配备特殊教育老师;自闭症家庭往往有一方辞职专职陪护,家庭收入少了一半,政府可视情况提供补贴。她倡议,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不歧视、不排斥自闭症患者,主动地,积极地接纳他们,帮助他们,爱护他们;帮助自闭症儿童和家庭树立信心;同时为自闭症创建平等、宽容的社会融合环境。”